解振华:将循环经济融入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大局
2022-11-11 07:31:23
  • 0
  • 0
  • 0
  • 0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在2022年11月1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致辞《将循环经济融入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我们下一步从更大格局、更高站位考虑、谋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从未来的挑战变成眼前紧迫的危机,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今年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这再次给我国和全球敲响了警钟。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明确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安排,协定已进入实施的关键阶段。五天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召开,今年大会主题就是落实和行动,各方应切实兑现承诺、采取行动、加强合作,来促进《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实施,加速全球低碳转型创新。尽管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危机等眼前困难,气候政策有所回摆,化石能源消费和排放有所增长,但《巴黎协定》彰显的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不可逆转,相信这些国家一旦度过眼前困难,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抢占相关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先机,未来这一领域国际竞争会更激烈,合作前景也更为广阔,其中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是永恒主题。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始终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力,将百分之百实现对外宣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各方一道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我们将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对话合作,共同推动沙姆沙伊赫大会取得成功。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主要国家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以及各自2030年自主贡献目标、长期碳中和目标重要措施和路径选择。欧盟颁布了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作为实施绿色新政的重要支柱,支撑欧盟实现气候中性、资源脱钩等战略目标。法国公布了《循环经济路线图》,将“2025年实现100%塑料回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重要目标。德国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2045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重要路径。美国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甲烷减排、提高农业化肥使用效率、推动制造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日本提出了第四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从产业转型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布局循环经济产业和技术。沙特提出了“碳循环经济”理念,以此推动传统油气产业转型升级。韩国和台湾所有的园区都在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技术上的创新。

循环经济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提出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并就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等循环经济助力减碳的四个重点领域做出了系统部署。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保守预测,到2030年,循环经济对碳减排的可量化贡献将超过35%,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要统筹气候行动、循环经济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能源和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为此,要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大局中,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的定位,推动循环经济在转型创新的系统性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循环经济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资源保障。循环经济通过对产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的资源化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了我国对外资源依赖强度,提升了我们维护资源能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能力。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综合利用大宗固废约38亿吨,比2012年增加了约17亿吨,约占同期无机非金属材料消耗量的50%;回收利用主要再生资源3.85亿吨,是2012年的2倍以上,其中回收利用废钢2.7亿吨,占当年粗钢总产量的24.8%,替代铁精矿4.2亿吨,约占同期进口铁精矿的37.36%;利用国内废纸生产废纸浆5800万吨,约占当年纸浆消耗量的72.7%,是同期进口纸浆的2.1倍;2021年利用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生物质发电量达到1637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约7000万吨,约占同期进口煤炭量的21.67%。实践证明,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二次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显著上升,产业废弃物和废旧物资已成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重要来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保障作用正逐步增强。

循环经济要为减污扩绿降碳提供有效路径。循环经济通过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可实现二氧化碳和废水废气的源头减排。在二氧化碳资源化、材料化利用方面,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提供的资料,“氨法脱硫脱碳联产氮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二氧化碳矿化制建材”等“减碳”“固碳”“负碳”效果显著的技术已具备了产业化应用条件,有助于降低减排成本,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在污水资源化方面,2021年,全国城市与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比2012年提升了60%、生活污水管网长度增加了10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约25%,比201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为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2021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88.1%,解决了夏秋收获季节由秸秆无序焚烧引发的雾霾天气,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发展生物质能及相关循环利用,既有助于农业农村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有助于控制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在“扩绿”方面,循环经济强调各类产业废弃物在“矿山修复”“盐碱地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内蒙锡林郭勒、河北曹妃甸、山东滨州等地,在利用脱硫副产物改良后的“荒漠地”“盐碱地”上,通过构建“种养结合”“工农复合”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实效。

循环经济要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产业载体。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持续推进129家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49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实施了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开展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建设,培育了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实施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成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已形成了以利用生产生活中各类废弃物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这是绿色低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我们利废的领域不断拓宽,几乎涵盖了从传统工农业废弃物、发动机再制造到退役动力电池等新能源组件等方方面面,涉及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利废的途径不断升级优化、产业附加值持续增加,如废塑料回收利用方式转型升级为生产复纺涤纶长纤维等高值化利用;利废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从事废塑料回收和再生的企业超过15000家,十年来新增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超过1500座,新增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进入启动成本低,可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就业机会。2021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3万亿,带动了超过3000万人就业,为相当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体面就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循环经济发展,多次考察循环经济项目并做出指示批示,他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加速循环经济领域的转型和创新,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完善机制体制、研发先进技术、优化商业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持续走向深入,为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来源:网络

责编:张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