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商论道: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2025-03-23 11:40:29
  • 0
  • 0
  • 0
  • 0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拥有三个名字,其中“中华”是我们共同的身份,“慈商”则是我们独特的商业精神标签。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自豪地承载着这份神秘而崇高的图腾。龙,这一传说中的神兽,集上天、入地、下水之能于一身,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

黄帝,这位上古时代的伟大领袖,以先进的“指南车”为武器,联合炎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他发挥超凡的想象力,将蛇身、鹿角、鹰爪、马尾等动物之长融为一体,创造了龙这一神圣形象。龙,不仅代表着智慧与力量,更寓意着各民族的和谐共生与繁荣发展。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华夏儿女,也塑造了我们的黄色皮肤。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深情地望着黄河,发出“什么都可以藐视,唯独黄河不可藐视”的感慨。黄河,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在中国文化中,大象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大象,如“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往”等。虽然如今的中原地区已难觅大象踪迹,但大象所象征的力量与仁义,却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孔子后来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其中的“仁”便源自老子的思想。这,便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汉唐盛世,是我们文化的辉煌篇章。无论是外夷的入侵,还是内部的动荡,最终都被中华文明所同化或化解。蒙古人虽曾统治中原99年,但因未能完全汉化,最终被逐出中原。而满清入关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开创了长达150年的康雍乾盛世。

毛泽东,这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伟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辉煌、抗美援朝的壮举……这一切,都是毛泽东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变现。他用26年的时间,将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具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大国。

然而,在科技发达、学历泛滥的今天,我们为何又在倡导文化自信?近三十年来,我们过于追求“术”的层面,却忽略了“道”的精髓。生活富足了,精神却空虚了;物质丰富了,信仰却危机四伏。寺庙的香火旺盛,恰恰反映了人们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探索中华文明,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回归“道德”的层面。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基础,也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拾文化自信的关键。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炒股如此,人生亦如此。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秉持“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智慧,以无中生有的创造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方跃:深圳市慈商俱乐部理事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