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鹏峰是南山区西丽街道百旺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比起“赖鹏峰”这个名字,他还有另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寻亲志愿者明涛。
从小便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他,多年以来翻阅过不少有关中国人口分布、迁移历史的书籍。大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基因检测,自此逐渐打开了助人寻亲之路,从一名基因检测爱好者,变成了一名专业的寻亲志愿者。2020年下半年起截至目前,他已经帮助近150人找到亲人。
个人爱好变助人“法宝”
化身“寻亲密码”破译者
“一开始是兴趣使然,我本身对人口变迁方面的历史感兴趣,出于好奇,想要了解下自己的祖先分布情况,便做了基因检测。”赖鹏峰说。在做完基因检测一段时间后,2020年下半年,他在网络平台上刷到一位寻亲人发布的帖子,和该寻亲者交流后,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基因检测,意识到了基因检测在寻亲工作上的作用。他开始与更多的寻亲人、志愿者、各地负责相关工作的警务工作人员建立起联系,帮助寻亲者解读基因检测报告。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分析DNA片段,帮助寻亲者缩小寻找范围,甚至定位到具体的地区。”赖鹏峰解释道。寻亲者在第三方基因检测机构登记注册,从平台购买检测工具,将采集内容寄回后,便可得到个人的基因检测报告。赖鹏峰告诉记者,看懂基因检测报告需要了解相关的人口分布、地理知识,当检测结果不具有明显指向性时,大部分寻亲者难以正确解读,便会通过二维码形式,将相应检测结果分享给他,由他结合专业知识和寻亲经验进行分析,帮助寻亲者看懂检测报告,并给出相应建议。
科技助力长者圆梦
寻亲遇阻不言放弃
寻亲者何先生在数个月大时,由于家庭困难被送往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福利院,到福利院不久后便被领养,60多年来一直未与原生家庭取得联系。去年,当地志愿者得知何先生的情况后,建议何先生做基因检测报告,赖鹏峰帮助其解读检测结果。通过分析该寻亲人的基因检测报告,他大致确认何先生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人,便和其他寻亲志愿者一起配合联系公安机关,根据相关数据库内数据比对,进一步锁定寻亲范围,帮助何先生链接马鞍山市的志愿者进行走访,发布寻亲信息,仅两天时间,成功帮助何先生找到其生母。“何先生和90多岁的母亲相认,圆了他数十年来的心愿,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高兴。”赖鹏峰说。
赖鹏峰坦言,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不断积累的经验让他的寻亲工作越来越顺畅,但仍有一部分寻亲者,无法与亲人相认。在定位到相应的寻亲范围后,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当地志愿者等人的进一步走访,扩散寻亲信息,但是走访工作量大,且相关信息传播存在时间差,若走访工作不顺利,或者寻亲者的亲人没有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那么寻亲时间线就可能无限拉长。“面对上述情况有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但是我们仍不会放弃一丝希望,这些年这类型的案例我们也‘攻坚’了几十个。”他说。
寻亲工作需多方配合
点点微光照亮爱心长河
基因检测虽然在寻亲工作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仍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赖鹏峰表示,基因检测与公安机关相关的数据库,包括后期志愿者实地走访工作等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复杂,目前不论是基因检测或是相关部门的数据库,都可能存在局限性,会出现寻亲者无法准确匹配到相关数据的情况。
“全国有5000余个免费采血点,建议寻亲者首先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到相应地点采血录入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比对寻找,必要时再加以基因检测手段辅助。”他说。此外,近期赖鹏峰还尝试通过豆包、DeepSeek等AI 工具进行寻亲工作。“目前AI只能给出很笼统的范围,无法有更具体准确的信息,期待未来能有相关辅助功能出现。”
去年,赖鹏峰帮助近90名寻亲者和亲人团聚,今年截至目前,他已经帮助30个人成功寻亲。在他看来,寻亲工作让他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有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且有寻亲者在接受帮助后,也加入到寻亲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这份温暖的爱意在不断传递,也给赖鹏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希望通过我们微小的举动,为社会增添一份暖色,传播正能量。”(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