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引领世界湾区经济的新发展样板
2020-02-16 18:07:23
  • 0
  • 0
  • 0
  • 0

打造引领世界湾区经济的新发展样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陈宗建眼里的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19年它成为一个热门新闻焦点。怎样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及其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学习借鉴发达经济体成型的湾区战略为我所用,带着对湾区未来发展的种种期盼和遐想,记者近日走访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陈宗建先生(波特集团创始人、新经济专家)。

粤港澳大湾区拉动我国经济全面对接世界市场

“中国的经济曾经有一个很长时间的闷头自主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谈湾区发展是没有意义的。”陈宗建开宗明义即指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一定是我国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

陈宗建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经历的市场经济改革历程,提到了我们所采行的渐进式改革办法,最初都还只是局限在国内市场范围,市场经济曾经在突破国内市场行政分割方面阻力重重,过去除了有限度并且还是国有垄断的对外贸易以外,大多数企业无法独立面对国际市场。虽然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经济依托国际市场的产业转移有了领先于内地的长足成长,但其经济与广大内地的联系及其带动作用还比较有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在内地的成长开始了一定程度上向外寻找更大发展的过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发生了直接对接的需求;而由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产业梯度转移需要,也使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有必要寻找更多的向内辐射机会,这种国内市场的向外延伸和国际市场的内移对接需要,为中国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引入湾区概念及其做法提供了客观可能。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并非是我国的唯一湾区,但就其近三十年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来看,它能够在沿海地区率先脱颖而出,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有着其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陈宗建认为,不应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贯彻执行认为仅仅是粤港澳地区9+2个城市的事情,它不单只是让这5.6万多平方公里上的企业和人民受益,而是能够拉动全国各有关省市,使各地区的企业都能够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和国际市场无缝对接,这就与早期在深圳、珠海建立经济特区一样,特区建立的目的是服务于全国的。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年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特区这块“试验田”已经为全国的市场经济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比单纯某一个经济特区都具有了更大体量,大湾区内部已经形成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明晰清楚,非常方便于广大内地城市从这里直接走向国际市场,方便于将最优秀、最充分的产品、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充分融合,实现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目标,从这一点出发考量,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也是无可估量的。 

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国经济成长提供最充分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特性决定了它需要全方位服务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长。粤港澳大湾区如何从宏观上考虑领航中国经济发展?对于这个事关战略实施的问题,陈宗建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立场上做了一系列考虑。

首先,他倡导无论是国内的政府部门、企业,还是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和官员,都必须站在全国一盘棋的立场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要片面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只是这5.6万平方米公里范围内的事;也不要简单套用经济地理上的辐射半径理论,认为距离越远效应越差,越是衰减。要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所有地区和所有的企业都是发展机遇,即使在历史上没有过关联,但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认识到,这一通向国际市场的机遇同时也属于自己,思想认识上的重视与否,将成为能否把握发展新机遇的关键。

第二个方面,他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经济间的联系。陈宗建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正在为此做多方面考虑,无论是开展招商引资,还是分别在内地和粤港澳地区建立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都是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使广大内地的产业与粤港澳地区及其国际市场充分对接,而这种对接又应该是高频次、大批量的,必须形成一个足够大的体量,以使内地经济在国际化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陈宗建认为,在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面临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挑战的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与内地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巩固与提升我们已有的制造业实力,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第三个方面,是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经济优势,全方位地集中运用技术、管理、资金等各种手段,帮助内地企业认清发展的优劣势所在,自主自觉地开展迫切需要的产业转型升级。内地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客观存在的观念落后、机制落后、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落后等现实,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交流,从“硬”和“软”的两个方面提升综合素质,使企业在上规模的同时上层次。

陈宗建透露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组委会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尝试筹划相关的论坛、培训、研讨会、项目路演、展会、招商活动等,待疫情结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即可有序渐次展开。他希望届时能得到更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响应。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湾区经济第一

大湾区经济发轫并成就于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湾区分别是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的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显然是后起之秀,但陈宗建却对之寄予了厚望,认为它可以超越以上三大湾区,成为国际性的第一大湾区。

陈宗建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从粤港澳大湾区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一个是由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粤港澳大湾区位处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东亚地区,其核心之一的香港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全球有影响力的自由港城市。香港经济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腾飞以来,其优秀的市场环境和法制化保障,推动其始终保持着全球性的高竞争力。香港不仅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由其改革开放以来对内地经济成长的外资拉动贡献,决定了它至今仍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事实证明香港在我国经济中所扮演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沟通联系角色,未来仍将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挥重大影响。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香港也始终是国际资本和全球跨国企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陈宗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香港这样的国际巨头级的发达经济体,而且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广东沿海经济,也已形成了足以代表“中国制造”的雄厚国际制造产业及其链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形成了以深圳、广州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技术产业研发、制造中心,这些都在大湾区形成了叠加效应,支撑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个方面是基于陈宗建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将会具有领先性的一种判断。陈宗建认为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催生的新技术和新产业,未来将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世界性的产业高地,并最终全面超越当前的世界三大湾区。陈宗建认为目前世界三大湾区所依托的强势教育、科技研发和创新的资源,未来也将逐步延伸其效应至粤港澳大湾区,进而产生跨国际的新产业推进效应。他认为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全面接驳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促使新的产业、科技、金融、商贸手段等,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率先发育和成长。陈宗建并不认为基于国际竞争需要的阻遏策略能够真正有效,他相信市场经济终将让所有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归于无效。

从市场数据大华银行的报告中显示,预计到2022年,大湾区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框架。到2035年,大湾区将成为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系。2025 年大湾区的名义GDP将增至2.7万亿美元,进而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湾区,而这一数值将在2030年进一步增至4万亿美元。(中国公益在线 作者:易全 责编:张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