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罹患重病却捐880万,生前望一切从简
2019-08-13 09:58:22
  • 0
  • 0
  • 0
  • 0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昨天(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他毕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被称为“布衣院士”。2017年,他在患重病期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他在生前还决定,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怎样一位令学界尊敬,深受师生爱戴的“布衣院士”?

点击音频,收听央广记者的报道

卢永根,广东花都人,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1月至1995年5月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轻时的卢永根

卢永根同志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他协助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组织开展“中国水稻品种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各地区水稻引种、地方品种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耕作制度改革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963年8月,卢永根(左四)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

在纪录片《南粤楷模》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对卢永根的教诲记忆犹新:

“在科研方面,他经常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诚实,对待科研的态度要严谨,不能搞花架子。”

在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发布的长文中,讲述了卢永根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12年间,大刀阔斧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发展,选拔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认为,卢永根院士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1986年底的时候,整个大学的教师结构是个断层,同时,那个年代的职称评选权力在上级,他为了推动学校年轻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所以他专程去北京找当时的农业部长何康先生,向他汇报,并且提出要在我们学校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中间,选拔一批,任职年轻教师,破格提拔。”

2008年,卢永根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卢永根一直过得节俭:“不舍得(扔),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还能物尽其用。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卢永根同志生前无数次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把一生献给祖国。学生们对他的印象,也是如此:

“从他的衣着、打扮来看,他就是一个很朴素的老人。我们正常一起吃饭都会遇到他,他就会拎个小饭盒,一起走着去饭堂。”

晚年罹患重病后,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 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和支持开展学术交流。

2017年3月,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陪同卢永根院士在银行

同时,他决定去世后把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龙新望曾经在节目中深情回忆:

“他用他虚弱的身体,颤颤巍巍的把整个牛皮纸包着的银行的存折,把它拿出来,一笔一笔地输密码。”

卢永根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自动播放


12:48



卢永根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记者找到了此前卢永根在采访中对学生勉励的录音。殷殷嘱托中,赤诚之心满是期待。

“我非常兴奋,非常感动,看到了我们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希望他们在社会上,还是继续地努力工作,我知道当中有些同学也有杰出表现的,华农大也出过些人才,为国家做过些贡献。我希望他们发扬好的传统,继续为党、为人民立新功。”

记者昨天联系华南农业大学,校方表示,根据卢永根同志本人生前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因为按照卢院士的意思,他想一切从简,也不开追悼会什么的,他也不想打扰他的家人和他的学生。”

昨天下午,不少学生自发来到华农院士广场卢永根院士的雕像前,手捧花束深切悼念和缅怀。

老校长,一路走好!

(责编:张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